中新網利馬12月12日電 (記者 俞嵐彭大偉)利馬氣候大會進入最後一天,多邊、雙邊,大會、小會,磋商、斡旋,各國部長們在會場內外往來穿梭,為達成一份“人人都不滿意,但個個都能接受”的協議做最後的努力。
  要將190多個發展階段各異、國情千差萬別的國家的訴求,最終體現在薄薄幾頁紙的協議文本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經過十一天緊張的談判,在2015年協議(計劃於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的關於2020年以後全球減排安排的協議)各要素如何平衡、“國家自定貢獻”是否在巴黎大會前進行審評、綠色氣候基金註資等幾個核心問題上,各方仍有明顯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說,會議預計將再度延期。
  為了推動大會進程,併在最後的協議中盡可能維護本國和其所在集團的核心利益,各國高官們密集展開“氣候外交”。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受到廣泛關註。
  在談判衝刺階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對記者表示,多邊進程不應追求零和。各方應當採取靈活的態度,作出適當的妥協,在全人類共同利益和本國核心利益之間找到平衡,爭取為明年巴黎氣候大會成功簽署新的氣候協議奠定基礎。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解振華強調,2015年協議必須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發達國家應當承擔歷史責任,兌現此前的承諾,才能建立政治互信,推動談判進程。
  針對有國家提出的要求中國“做得更多”的言論,解振華回應,中國已經做了很多,不但自己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還通過南南合作等方式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自8日與會以來,解振華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滿滿噹噹,多時每天僅小範圍磋商就有十幾場。12日上午,他已和加拿大、萊索托、法國等國官員進行會談,下午還計劃與基礎四國、瑞典等的代表見面。
  11日才趕到利馬的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也呼籲主要發達國家能夠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身先士卒”,否則不僅會是“政策上的失敗”,更將是“道德的過錯”。
  在大會發言中,克裡說,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所有國家一起努力,“如果一兩個大經濟體對氣候變化的威脅無動於衷”,將抵消其他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做出的積極努力。
  上個月,中美兩國發表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提出了各自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兩個大國這一舉措具有歷史性意義,將對氣候變化談判和行動產生重大影響。
  與中美的積極斡旋相較,澳大利亞在此次大會上飽受批評。雖然在談判日程過半後,澳大利亞出人意料地宣佈將在4年內向綠色氣候基金註資1.66億美元,但多家NGO組織表示,澳大利亞應該做出更大貢獻。
  作為全球人均排放最高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阿博特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態度消極,其取消碳稅等“開倒車”的政策措施,遭致國際社會的批評。
  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上的“反覆無常”也在利馬充分體現。在宣佈向綠色氣候基金註資稍稍輓回聲譽後,其貿易部長又表示,計劃於2015年在巴黎簽署的全球氣候協議會令澳大利亞處於貿易競爭的不利地位,該國將不會簽署。
  該言論在已經為這份協議奮鬥了10多天的與會人士中引起強烈反彈,NGO毫不猶豫地將當天阻礙談判進程的“化石獎”頒給澳大利亞,這使其在十天內四度得到該獎項。
  更多的小國則一直奔走在會場內外,希望他們的聲音被聽到,訴求被尊重。一位常年跟蹤氣候談判的國際非政府組織觀察員說,氣候談判中大國之間往往都不願意妥協,於是就只好讓小國做出犧牲。
  立場上的巨大差異,令場內的談判分外艱難。最新決議草案文本推出後,觀察人士說,“新文本是周一文本的弱化”。
  12日上午,會場內一片露天的空地上,一群環保人士躺在發燙的水泥地上,集體抗議氣候談判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展遲緩。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但文本上仍有很多“選項”需要各國部長們做出政治決斷。到12日下午為止,沒有人知道何時大會主席會敲下閉幕的大鎚。(完)  (原標題:利馬氣候大會料再度延期 “氣候外交”升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z89wzdv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