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左]在江埡鎮農貿市場與商戶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赴任僅僅半年時間,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縣委書記邱初開就已走訪了百餘個村莊,併在農家住了三個晚上。用邱初開的話說,“你要是沒下基層,沒有和老百姓面對面交流,你都不好意思說在踐行群眾路線。”(7月10日紅網)
  從未見過雪的人可能知道雪花的形狀,但肯定無法感知雪花的溫度;從未經歷過物質匱乏的人可能知道饑餓的感覺,但一定無法感知長期饑餓的無助。一些勞民傷財的項目胡亂上馬,其中除了政績衝動、腐敗利益驅動的因素外,不能不說也與一些作出決策的領導幹部對實際情況不夠瞭解有關。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基層情況不瞭解不熟悉的官員作出錯誤決策,鬧出“何不食肉糜”之類的笑話,一點都不讓人感到奇怪。
  現在的很多領導幹部,開會的時間比調查研究的時間多,調查研究的時間比下基層的時間多,下基層時坐在車上的時間比與群眾交流的時間多。不用說不可能像邱書記這樣半年走訪百餘個村莊併在農家住上幾個晚上了,就是與普通群眾說和句話的機會恐怕都少得可憐,就更不用說能從基層獲得多少有用的信息了。
  從未或很少下基層的官員,不可能真正明瞭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望。所以,作為一地的主要決策者,“書記去哪兒”絕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而是事關一地發展,關係一地百姓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大問題。經常下基層涉及的不僅是群眾路線問題,更是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的。
  當然,下基層重要,並不是說書記們必須天天下基層,時時在基層。下基層的目的不是下基層本身,而是通過下基層,瞭解第一手材料,增加對民生疾苦的感性認識,如此,既有利於解決基層存在的實際問題,又有利於在通過下屬報送的二手材料瞭解基層情況時做到去偽存真瞭解實情,從而作出科學決策。
  記者向邱書記拋出的“會不會擔心被人質疑作秀”的問題並不顯得多餘,很多領導幹部的親民行為,在現實的語境下,都免不了“作秀”的質疑。其實這也怪不得質疑者,畢竟確實有不少領導幹部原本就是抱著“秀”的心態在做事的,不“秀”不“做”,為“秀”而“做”。久而久之,老百姓自然也就會把所有出來亮亮相的事情當作“秀”了。
  其實破解“作秀”質疑的最好辦法,就是像邱書記這樣把“秀”一直做下去——把深入矛盾最集中地方的做法堅持下去,把傾聽困難群眾的呼聲堅持下去,把“周三不開會”的做法堅持下去。有多少人能把一件費力勞神累了自己利了別人的事情一直假裝“秀”下去?即便是“秀”,只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秀”也就不再是“秀”給老百姓看的,而是“秀”給其他領導幹部看的,這樣的“秀”也就不再是“秀”,而一種表率,是在身體力行地踐行群眾路線的同時為其他領導幹部作出表率。
  實際情況就是,在半年的時間里,邱初開瞭解了很多基層實際情況,解決或正在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他的工作也獲得了當地群眾的肯定。群眾的肯定和滿意,不正是檢驗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麽?
  文/張楠之  (原標題:基層是書記最該去的“哪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z89wzdv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